【影评】简谈《穿靴子的猫2》中的剧情设计思路|当前热议

2023-04-08 21:58:50 来源:哔哩哔哩


(相关资料图)

*图文无关,少量剧透

由乔尔·克劳福德、贾努埃尔·梅尔卡多导演,十一年前经典动画作品的续作《穿靴子的猫:最后的愿望》自从2022年末上映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本作在沿袭了前作严肃、黑暗的童话内核中辅以更现代,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斩获了海内外的巨量票房,并在随后屡获影视奖项的提名。同样,这样一部由梦工厂制作,品质优秀的作品也在国内的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当然,既然是一部电影,自然也就免不了夸奖与批评。总的来说,我们会发现对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批评都聚焦于“剧情设计的老套,角色设计的刻板”上。但是,尽管如此,这部电影仍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打破常规的剧本撰写思路。希望大家在听完笔者一番絮叨后,能对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更加了解。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部电影“剧情老套,人物刻板”的指控也并非空穴来风。西部式剧情,童话式的开展,暮年英雄式的人物塑造,总体剧情结构上缺失反转等,造处处都让人觉得这部作品是限于“刻板”的作品。按照这么看,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部电影的剧情设计简直老到生锈。而且,其“童话故事”的主题也限制了作品进一步深化作品的内在要素,西语语境与死亡主题的搭配,甚至能让人产生一种马尔克斯作品的既视感。(但也正如电影片头说说“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自然不能批评它的表达没能上升到与诺奖作者作品同级的程度。)

但是,这部电影在情节设计层面上的好,恰恰就在于它对套路把握之明确,与对情节处理之巧妙平滑。

虽然这看上去像是个“因为好而所以好”的废话结构。但这正是许多读者与作者在赏析和创作当中忽视的一部分,对于“新”的追求已经模糊了许多人对“旧”的评判标准,须知“经典与刻板”之所以经典,之所以为后人广泛学习,并非来自被赋予此概念的词语本身,而来自于这个概念本身。经典与刻板的剧情塑造和角色形象并非一部作品,而是一套在影视史中不断复现与学习的体系——而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一套万金油的吸金法则。这些作品的差异性就体现在作品对这套体系的把握与处理之中。

人们经常将“刻板”“经典”与“平淡”“单调”联系起来。虽就剧情上来说,看到一半便能猜出结局的套路故事的确会使人觉得稍显平淡;但一个塑造恰当,处理妥善的经典刻板形象是不会单一而平扁的——他们反而正是那些影史中那些经典角色之缩影而使其显得更加精彩。这些角色和剧情设计本身是没有罪过的,如果非要说唯一有罪的,那只有作者低劣的水平本身。

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剧本创作的另一种思路,并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旗帜鲜明地告诉世界,套路并非剧本编写中的洪水猛兽,真正重要的环节在于演绎与碰撞——剧本创作者如何去处理套路下的细枝末节并将不同的套路或元素进行结合,以此让观众在第无数次观看这一老把戏的时候还能感到常看常新,这才是套路存在的意义,而非能力不足而扯用的财富密码。

我们再将目光移回电影本身,难道这部电影中就没有任何反转吗?其实不然,在遵循整体套路的剧情结构的前提之下,我们能看出导演也在努力突破套路所带来的限制,为电影增添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小反转——最为典型的就是婚礼与匕首,这些虽然都并非惊涛骇浪天翻地覆的转变,但仍能为剧情提供有力的推进与出乎意料的转机。虽然这些也并非什么高超的手段,但也正如我先前所述的那样,如果说史诗般的剧情是重剑无锋般的宏伟,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梦工厂为我们精心打造的一枚小巧玩具,尽管它无法撼动或企及那些影史泰坦的地位,但是,就在当下,这么一部独具匠心而做工精良、不好高骛远而愿踏实的处理与讲述故事的作品,已经足够动人。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