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节奏:将无序的节奏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将不同长度且经常重复的不同声部融合在一起,以及音乐旋律中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度和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的骨骼。
3、节奏和韵律在音乐中总是并存的,音乐是由它们之间关系的长短、强弱、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的。
4、节拍就像队伍中整齐的步伐;节奏就像千变万化的鼓点。
5、强弱组织起来的声音长短关系,叫做“节奏”。
6、同一时间有强弱段按一定顺序重复,称为“拍”。
7、它是音乐中节拍和弱节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
8、中国传统音乐称拍子为“榕”,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强拍(中眼)或弱拍。
9、扩展数据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
10、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组合,就形成了音乐常用的“形式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形态、织体、音色等。
11、音乐家的形式要素是音乐表达的手段。
12、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13、1.曲调:曲调也叫旋律。
14、乐音的起伏按照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曲调。
15、曲调是音乐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本质和决定因素。
16、旋律的方向是无穷无尽的,有三个基本方向:“横进”、“上升”、“下降”。
17、声音进行的同方向称为水平进行;从低音到高音向上加重;从高音到低音。
18、2.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声音的长短和强弱。
19、音乐的节奏常被比作音乐的骨架。
20、它是音乐中节拍和弱节拍周期性、有规律的重复。
21、中国传统音乐称拍子为“榕树”,“榕树”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第二强拍(中眼)或弱拍。
22、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和“和声进行”。
23、和弦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则垂直(同时)重叠形成的声音组合。
24、和弦的水平组织是和声进行。
25、和声有明显的浓淡浓淡的色彩效果;它还具有形成从句、音乐片段和结束音乐的功能。
26、4.强度:音乐中音调的强度。
27、5.速度:音乐的速度。
28、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声音是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的。
29、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叫调式。
30、如大调、小调、中国五音等。
31、调式中的音调从主音开始由低到高排列,形成音阶。
32、7.形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33、8.织体: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各部分的组合形式。
34、(包括纵向和横向粘合)。
35、9.音色:音色分为音色和乐器音色。
36、在人声的音色上,可以分为童声、女声和男声。
37、乐器音色的差异更是多种多样。
38、在音乐中,有时只用单一音色,有时用混合音色。
39、参考来源:百度-音乐节奏百度-音乐(抽象艺术)百度-节奏。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