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需求复苏带动LED产品涨价,两大热门赛道代表厂商业绩大相径庭_每日简讯

2023-06-05 11:12:45 来源:集微网

集微网消息 AI浪潮汹涌澎湃,英伟达作为该领域的标杆企业,近期股价一路飘红,公司市值也在本周内正式冲破万亿美元大关。LED行业虽然没有AI赛道的高热度,但随着市场需求复苏,产品价格也出现上涨的趋势,展现出较强的韧性。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景气度仅次于AI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却随着“淘汰赛”开启,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车企营收等方面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

英伟达加入“万亿俱乐部”


(资料图片)

当地时间5月30日,英伟达盘中股价上涨3.8%至404.25美元/股,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不仅如此,英伟达今年第一财季所录得销售额、净利润都超出市场预期,且从该公司对下个季度的营收展望来看,这股猛烈的增势仍会延续。

AI巨浪让各大互联网、云服务、芯片、AI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炒家等闻风而动,掀起新一轮科技“淘金热”。于是,英伟达旗下A100、H100、A800和H800等高性能GPU芯片应声而涨价,同时,英伟达的中国特供版A800和H800 GPU也面临“哄抢”,

“高需求、高价格、高壁垒”支撑了英伟达业绩强劲增长,而其股价大涨主要就是受高于预期的业绩指引推动。英伟达管理层日前也表示,上调业绩指引是因为来自云计算提供商、大型消费互联网公司、初创企业和其他企业对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产品的需求激增。

业界分析认为,英伟达如今如日中天,一半是基于自身努力,另一半是同行衬托,除了AMD能在游戏领域构成竞争,英特尔等竞争对手尚难与英伟达在GPU领域一战,尤其是数据中心专用GPU领域,而规模更小的对手甚至还没能挤上AI芯片牌桌。

目前,中国市场可谓英伟达最关键的市场。黄仁勋在公布一季报之前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中国是科技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拜登政府对半导体技术实施的出口限制,使英伟达感到束手束脚,而且无法在全球最大市场之一的中国开展业务。

他还说,“如果我们被剥夺了中国市场,我们没有应急措施。因为世界上没有其他中国,只有一个中国。”

除了AI一路高歌外,也有小部分领域在整体市场环境并不乐观的前提下,需求出现逆势上扬的局面,LED行业便是其中之一。

多家LED企业产品价格调涨

5月以来,LED行业“涨”声不断,除了木林森、东山精密、瑞晟光电等封装企业宣布涨价外,利亚德、洲明科技、京东方晶芯、创维、汉视智显等终端厂商也接连发布涨价函,涨价产品涵盖LED器件、照明、显示器等各类产品。

集微网查阅上述企业的调价通知发现,LED产业链企业面临着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以及企业产品售价下滑的双重压力,导致公司运营业绩承压,为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而做出涨价的调整。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LED市场产值下滑至142.14亿美元,同比下降19%。

受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LED封装产品价格也大幅度下滑。在上述8家涨价的企业中,几家封装厂商调价直接指出LED封装产品价格下滑对企业的冲击,这从国内LED封装企业的经营业绩中便有所体现。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多数LED封装企业2022年经营业绩不及预期。

木林森董秘李冠群对集微网表示,“去年LED封装器件价格大幅度下滑,导致公司LED封装业务亏损2亿元左右。目前,LED封装器件价格处于低位,我们调涨产品价格有望改善利润水平。”

对于企业陆续涨价,一些企业高管表示,当前市场需求已经回到疫情前水平,涨价属于正常现象,市场需求不会暴涨,他们不会跟风涨价。这波涨价行情也因此难以复制“2021涨价潮”。

LED产业链企业涨价,除了价格处于低位,影响盈利能力外,市场需求复苏是更为关键的因素。TrendForce指出:“预计第二季度末,行业终端库存有望朝向正常水位发展,并且将带动订单增长。LED显示部分,中长期来看,新兴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望拉动上游产业需求。”

不仅如此,包括兆驰股份、木林森、洲明科技在内的企业都表示,今年春节后订单情况开始有较明显的变化,市场需求有持续向好的趋势。

据集微网从市场调研反馈来看,目前国内市场确实正逐渐回暖,加之终端厂商库存逐步减少,出于对未来市场的看好,不少主流屏企正在持续备货。由于LED灯珠是LED显示屏制造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需求量非常大。屏企加大备货,势必会带动中游封装厂商订单增加。但LED封装产品处于价格低位,封装厂商面临着“做多亏多”的困境,而为了减轻压力,封装厂商不得不进行价格调整。

与LED回暖的局面不同,保有强劲增长潜力和空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却泛起一丝“寒意”。在经济复苏缓慢、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品牌车企的营收情况却愈发不乐观。

新势力车企最新财报解读

不久前,理想、小鹏、零跑这三家在造车新势力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车企也陆续披露了业绩公告。虽然整体看来有喜又忧,但“亏损”依旧是眼下新能源车企绕不开的问题。

据公告,理想汽车一季度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9亿元和14.1亿元,当期毛利率为20.4%。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理想汽车首次在一季度摆脱亏损的局面。

行业人士指出:“理想在软硬件迭代都保持比较领先的水平,新能源车企只有跟上当前不断加快的升级迭代速度才能保证在竞争中不掉队。另外我认为理想的策略是很对的,优先在三、四线城市卡位,这部分用户体量其实非常大,抢占市场先机会更有利于车企之后的发展。”

反观小鹏、零跑,亏损仍在继续扩大。

公告显示,零跑汽车一季度营收14.43亿元,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30.15亿元减少52%。2023年第一季度的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11.33亿元,2022年第四季度为人民币13.25亿元。报告期内,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为7.8%,2022年同期为26.6%。

据公告,小鹏汽车一季度实现营收为40.3亿元,同比下滑45.9%,环比下滑21.5%。报告期内,小鹏汽车净亏损23.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1.7%,为近八个季度的最低值。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当期汽车利润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或亏损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已跌至负2.5%。

有供应链人士向集微网指出:“小鹏汽车与理想的业绩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反差,主要原因还是缺少新的标志性产品,且供应链的管控上存在问题,从而导致销量起不来。”本季度财报会议上,小鹏也透露道,由于P7i销量超过了预期,小鹏的产能也面临爬坡。不仅是小鹏,零跑汽车在财报中也提到了受制于产能一事。

除了产能跟不上,毛利率“跳水式”下跌也让两家车企距离扭亏为盈又远了一步。“今年年初至今的几轮价格战下来,车企说不受价格战影响是不太可能的。此外,国家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和补贴变化也有一定程度影响。”

“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车企如果没有新的‘爆款’出来,产品升级和迭代速度不够有竞争力,那么价格和利润空间一定会受损。”上述供应链人士说到。

关键词:

上一篇: 北京公交专用道优化调整 首个周末相关道路运行畅通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