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夏初,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各种病毒也开始活跃了。除了注意新冠病毒之外,还应防控以下几种疾病。
(资料图片)
一、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和青少年是主要发病人群,目前没有针对性的疫苗。发病后会出现发热、咽痛、出疹等症状。预防猩红热主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以及环境通风。
近十年来,猩红热发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从2011年以来猩红热的报告发病数也呈上升趋势。按照往年流行特点,江苏在4-6月、11-12月会出现猩红热流行峰。
预防措施
1.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大大增加了致病原的传播风险,办好事情应尽快离开,不要长时间逗留。
2.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3.学校教室、宿舍注意开窗通风,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如确诊猩红热需规范足量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蜱传播疾病的预防
5到7月是蜱虫的活跃期,也进入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的高峰季节。
在丘陵、山地旅行、生活或工作中,被蜱虫叮咬后,有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风险,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的人员也存在感染风险。
预防措施:
1. 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应穿长袖衣裤,扎紧裤腿,裸露皮肤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防止蜱虫叮咬。
2. 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生拉硬拽、强行拔除,要及时去医院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3. 带宠物到户外活动时,除了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携带蜱虫之外,也要查看一下宠物的身上有没有携带蜱虫,避免把蜱虫带到家里。
三、预防食源性疾病
5月份,肠道传染病病原菌繁殖活跃,大家要当心食源性疾病,尤其是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用了被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比如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外,还可以表现为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这类疾病往往以集体性发生或中毒形式出现。
预防措施:
防控要点主要是“把好一张口”,即预防病从口入,还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买回海产品要煮熟;
3、隔餐食物要热透;
4、生熟食品要分开;
5、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1、 生水未煮不要喝;
2、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
3、暴饮暴食不可取;
4、污染物品不要碰;
5、举办婚庆、聚餐活动或农村地区家庭办酒宴时,应注意食品卫生,规范食品操作,防止生熟不分、交叉污染食品,不食用变质、生或半生的食品。
四、过敏性鼻炎的防护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具有特异性遗传素质的患者,鼻黏膜接触过敏原以后出现的由IgE介导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或称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以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可以经过治疗而缓解或者自然缓解。
过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外部环境中导致过敏的过敏原。另外一个是内因,是个人的体质和内分泌的改变。
预防措施:
1、在家中时
保持纱窗完好,拉下纱窗再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温湿度适宜。
2、外出前
穿长袖,系好领扣,戴太阳镜、口罩,围纱巾,戴手套。最大限度减少与柳絮、花粉的接触量、时间、面积。保护好皮肤、眼睛、口鼻。
3、外出回家时
先在离家较近的空旷处清理外衣上的柳絮、花粉,进门后先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把外套、外裤悬挂在阳台上,用衣服罩罩住。再认真洗手,仔细洗脸、用凉水清洗鼻腔、眼睛,耳廓、漱口。必要时清洗内衣,减少过敏原进入居室的机会。
4、不要在外面晾晒床单、被罩、窗帘,被褥。
5、老人、幼儿、过敏体质的人要远离杨柳絮和花粉,减少外出。户外活动时,尽可能选在花粉指数较低的时候,如清晨、深夜,雨后。
6、特殊状况下的人群如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更年期、女性妊娠等,作息安排要合理,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调整情绪。
7、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备一些减轻症状的药品。
8、易感人群多补充维生素
每日保证水果摄入量,三餐适当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果蔬,如柑橘、小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在烹饪时,可以多放点生姜,能帮助减轻因过敏导致的身体炎症。也可以准备一些姜糖,当零食吃,都能有效缓解过敏症状。
五、室内空气污染
臭氧主要来自于室外的空气污染和室内的化学反应,如空气净化器、电器设备和家居用品等。虽然臭氧是一种氧化剂,可以帮助净化空气,但是在室内,过高的臭氧浓度会导致健康问题。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臭氧环境可能会引起呼吸道问题、头痛、头晕、喉咙疼痛、咳嗽、眼痛和气喘等。
如果您的家中存在高浓度的臭氧,您可能会感到身体不适,例如喉咙疼痛或呼吸困难。这种症状可能表明您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降低臭氧水平。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可以让室内的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臭氧浓度。
2.减少室内化学物质: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和其他化学物品,因为这些物品可能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发生反应,形成更多的臭氧。
3.使用空气净化器:选购适合的空气净化器可以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臭氧和其他污染物质。
4.关注天气预报:在臭氧高峰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避免吸入过多的臭氧。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健康江苏”特别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降低感染传染病风险。
另外,随着气温回升,雨水渐多,“越冬蚊”开始蠢蠢欲动了。它们复苏后,在气温适宜情况下,会饥不择食,并迅速繁殖,平均1只越冬蚊可以生产800多只“蚊二代”,当前是消杀蚊虫的最有效阶段,建议居民可用市售杀虫剂对地井、灌木丛、屋外集水坑等场所进行一次喷洒。
来源:江苏疾控、健康中国、健康扬州、北京12320在聆听
编辑:王欢
责编:李颖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文娱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